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特别报道 >
赴港“一签多行”有望在广东全省推行
添加时间:2009-04-02 15:10    来源:点击:

    “赴港便利倒是其次,关键在于深圳市民能够享有和香港市民同等的进出关待遇!”昨日(1日)9时30分,扩大深圳居民赴香港个人旅游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在位于梅林路与凯丰路交界处的办证大厅举行。早上6时多就赶到现场的福田市民李铁顺利“抢”到首张“一签多行”办证回执,出入境管理处也在规定范围内,于昨日下午3时将盖有新签注的通行证发放给了该幸运市民。深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李铭表示,“一签多行”在深成功试点将有力提升深圳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深圳的城市人口管理水平和投资软环境建设水平。

  有力提升市民城市归属感

    “扩大深圳个人游试点工作启动以后,下一步还将视进展情况在广东其他地区乃至全国,陆续启动扩大赴港个人游工作。”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副巡视员郑锦舫

    深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李铭在启动仪式上介绍称,国务院为落实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文件精神,决定在2009年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港澳特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协助特区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展扩大深圳居民赴港个人游试点工作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并被列为国务院2009年督办事项之一。

    李铭表示,该项政策进一步方便了深圳居民进出香港,对于促进深港人员交流,深化深港合作,促进深港双城同步、交互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铭认为,开展扩大深圳居民个人游将有力提升深圳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深圳的城市人口管理水平和投资软环境建设水平。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副巡视员郑锦舫接受采访时表示,“一签多行”顺利启动,是惠及深港两地居民、进一步促进深港交流的一件大喜事、大实事、大好事。深圳市政府为抓好这一民生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积极给与了倾斜支持,深圳公安等部门也及时完成了办证需求的前期调研、办事规程的研究制定、服务场地的建设改造、工作人员的调配充实和业务培训等具体工作,并及时与港方沟通情况、相互配合,使扩大个人游工作的各项软硬件建设和措施,一一如期落实到位。

    郑锦舫称,扩大深圳个人游试点工作启动以后,下一步还将视进展情况在广东其他地区乃至全国,陆续启动扩大赴港个人游工作。她要求深圳出入境部门积极探索和积累经验,切实按公安部要求,把试点工作办成一项标杆工程和民心工程,为下一步其他地区开展扩大赴港个人游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关压力靠科技改造缓解

    “建议深圳市民尽量选择福田口岸通关,福田口岸的设计通关能力为每天25万人,现在平均每天只有6万人,应该说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深圳边检负责人

    根据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部门发布的消息,“一签多行”政策实施后,将有220万深圳户籍居民被惠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旅客流量将给边检部门带来不小的压力。深圳边检负责人在启动仪式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最保守的估计来看,今年深圳各口岸通关旅客流量将新增2500万到3000万人,第一波旅客高峰可能在4月中旬出现。“目前,多次往返签注的技术、硬件平台和人员配置都已经顺利解决,压力主要在出入境方面,因为口岸数量不可能短时间内增加,建筑规模也难以扩展”。

    该负责人介绍称,从“非深户定点游”开通以来,深圳湾口岸旅检通道旅客流量逐日攀升,目前日均流量在6万到7万之间,通关量已经饱和。此外,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也已经饱和,唯一可以增加旅客通关量的罗湖口岸最多每天再新增2万人。“我们建议深圳市民尽量选择福田口岸通关,福田口岸的设计通关能力为每天25万人,现在平均每天只有6万人,应该说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一签多行”在深试点消息传出后,边检部门已提前对部分通道进行了改造,但全市180多条通道不可能短时间增加,对于可能出现的出入境客流高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科技手段。“经过我们统计,如果经人工通道通关,一位旅客接受检查到顺利出境,共需要30秒左右,而通过自助通道只需要10秒,如果对通关通道进行技术改造,能够解决新增旅客出入境需求。”

    据记者了解,如果旅客走自助通道通关,还涉及到旅客身份信息和指纹信息的采集,边检部门正计划在深圳湾、福田和罗湖口岸设置信息采集点,这项服务将在启动仪式结束后陆续推出。另据香港出入境管理处的一位副处长介绍,等到深圳方面的自助通道顺利运行,香港方面也将考虑对现有通道进行改造,以满足深圳市民入境需求。

    首本通行证破例当天发放

    “等待这个时刻已经很久了,出行的方便倒在其次,关键是能够享受和香港市民同等待遇了。”

    ———拿到首本多次往返通行证的李先生

    昨日9时,记者赶到位于梅林路与凯丰路交接的新建办证大厅时,厅内已经坐满了等待办证的深圳本地居民,为了防止人员过于拥挤,警方还将部分市民临时限制在门外。9时30分,办证受理工作正式开始,数百名市民迅速涌入大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领号、填表、照相,大厅内顿时人声鼎沸。

    记者现场观察到,尽管新签注首次办理,但不少市民对办证流程非常清楚,一位中年妇女进门后直奔取号机,按下“受理”键后领到了靠前的号码,随后她就直奔设置在大厅内的照相室拍照,最后才去领表填写相关资料,“签注内容虽然有变化,但程序基本上没怎么变,我只花了十几分钟就搞定了!”该女士拿着受理回执单兴奋地说。在大厅填写表格的窗口,几乎所有市民都是有备而来,没有发生证件材料遗漏的情况。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留意到,昨日前来办证的首批市民大多是商务人士,“在香港有资产或者在那边有经营业务的,通关的需求肯定要比普通人多。”深圳一家投资公司的负责人王润之表示。据了解,来自深圳福田区的市民李铁抢到昨日首张办证回执,据其介绍,他是深圳的一名投资客,常年往来香港和深圳,“一签多行”没有实施之前,办理和续签通行证是他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一个月往来好多次,续签和等待不仅占用时间,还要花好多钱。”听说“一签多行”昨日实施,李铁早上6时30分就起床,并急匆匆到了办证大厅。

    “等待这个时刻已经很久了,出行的方便倒在其次,关键是能够享受和香港市民同等待遇了。”李先生说,同样在一个国家,香港市民想什么时候来内地,拿个身份证就能搞定,而深圳市民想去香港,却受到种种条件制约,这种感受很尴尬。“现在多次往返已经对深圳市民提供了赴港便利,对于频繁出入境的人群监管,希望边检部门更多依靠科技手段,而不是强制‘面试’。”李铁建议。

    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出入境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李先生是首位拿到受理回执的市民,当即通知其下午3时前往办证大厅领取证件。工作人员对“特事特办”解释称,“本来规定是10天之内办理证件,但半天就发放证件的做法没有问题。”收到惊喜的李先生也十分兴奋,当即表示这个周末就要拿着新签注去感受一下。

  ■专家观点

    “一签多行”不会引发“黑工潮”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魏达志从事深港关系研究多年,昨日,“一签多行”正式从纸面进入实践层面,魏达志称其为“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里程碑”事件。魏达志告诉记者,根据深圳的现实情况,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单独地成为一个国际一流城市,这就决定了深圳的成长路径必须和香港一起来打造。通过经济一体化,打造深港“国际大都会”,把深圳融入到国际中心城市之中。

    魏达志认为,以“共同市场”为目标的“深港一体化”,必然作为粤港澳三角“共同市场”的先行者、实践者和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区域内搭建“共同市场”,必须包含商品、资本、人流、服务四大要素的自由流通。相对封闭时代而言,深港、粤港之间商品、资本、人力、服务等根深蒂固的四大管制正在松动,商品的自由流通已经开始,资本的自由流通正在加速,人力资源的自由流通将以居民的自由流动为前提,而服务的自由流通也已拉开序幕。“一签多行”政策实施后,“深港一体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可谓是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里程碑。对一个城市来说,无论是商品、资本,还是服务,人员永远都是基础,永远都是核心。“一签多行”为相互利用深港人力资源奠定了基础。

    对于“一签多行”可能会引发香港“黑工潮”言论,魏达志并不表示担心,他告诉记者,“一签多行”针对的群体是深圳户籍人士,深圳户籍居民多数拥有固定工作、良好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就是老人和小孩。一般到香港打“黑工”的人,从事的工种大多是最基础、比较底层的体力活,深圳户籍居民不会放弃好工作而去“受罪”,老人和小孩更不用说。何况,香港打击“黑工”非常严厉,“黑工”被抓到后,最高会被罚款5万元和监禁2年。(记者/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