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开幕的“香港潮流商品展”吸引三万多广州市民疯狂追捧,昨天继续火爆,入场人数与第一天相近,现场秩序明显好转,但仍要排长龙,昨天下午记者也是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得以进馆。
不是说金融海啸吗?不是说春节过后“一节淡三墟”吗?为何一个规模不大的香港商品展,竟刮起如斯旋风?对于正寻思如何让消费者打开荷包的政府和商家,又带来什么启示?
促销:有香港特色赚眼球
“展馆内有不少东西真的是便宜。”拎着大包小包战利品的李太太道出了关键所在。这次商品展汇聚250多香港品牌,其中不乏广州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如官燕栈、海马、荣华、海天堂等。精明的师奶心里很清楚:这些知名港货在香港市面正价并不低,此次参加展会为赚眼球狠狠降价促销,如市价59元的海马牌枕头以10元促销,与本地一些商家先抬价再“打折”的拙劣路数明显不同。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向记者分析,市面上形式单一的折扣战已令市民感觉疲惫,这次商品展灵活丰富的“港式促销”无处不在,主办方在便利店大派入场券,利用各种媒介登载优惠券折扣券,令不少市民没有明确购物目的也想去看看。
市民:家门口买港货划算
火爆的香港商品展,折射出广州人一直以来的“港货情结”。一位资深商业人士分析,港货在广州人的心目中代表了新潮、时尚和质量好。不少老广会趁香港打折季跑去扫货,这次能够在家门口买到价格低廉的香港产品,当然不会放过机会。
设计新颖风格独特,亦是吸引庞大“师奶团”的亮点。能将HELLO KITTY图案印在面包上的烤面包机、设计别致外观独特的陶瓷杯……都令她们爱不释手。
有不少想买服饰的市民却空手而归。他们抱怨展会上的衣服款式老土,牌子更是没听过。记者发现,展馆内最抢手的是食品及家居用品,而服装则少人问津。这种“冰火两重天”无疑证明:没有“特色”和“优质”而一味只讲低价也还是行不通。
业内:物美价实正对胃口
记者获悉,杭州不久前也办过两次类似的商品展,推广力度更强,却远没有广州火爆,难怪连主办方之一的香港贸发局都称“大跌眼镜”,他们原先预计是每天仅万人入场。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不可能买到这么便宜的好嘢。”市民陈伯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令人玩味。老广消费向来精明兼实在,金融危机下无疑最容易产生“趁低出手”的心态。广州市贸促会会长曾凯章表示:“展会火爆证明眼下‘物美价实’很对本地消费者胃口。”(记者 姚志德 蔡霞 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