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广东省委在调研中发现:新一轮产业转移对劳动力质量要求高,但广东省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质量却很低,不能满足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中,小学以下占12.04%,初中占74%,高中文化程度不到12%.政府应当针对性的对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力进行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对提高劳动力质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向内陆或其他地区的转移,也不是简单的产业空间移动,更重要的是资本含量和技术含量提升,这一过程同样需要高素质劳动力与之相适应。
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18.6年,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程度的占87%.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06年末,广东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占三成,而主体是初中文化人群。而广东农村外出劳动力中,从性别结构看,男劳动力占六成;从年龄结构看,转出劳动力中40岁以下的占86.13%,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
因此,省民革建议:广东省首先要推进农村变革和技术进步来释放更多劳动力,加强专门针对务农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培养合格的农业经营者,重点扶持农业专业大户。
现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50%年龄在40岁以上(广东超过50%),50%的年龄在40岁以下。因此,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增转移劳动力的主要源泉。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太大的开发潜力,对城市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所以,他们应该主要仍然从事农业生产。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技术培训,重点扶持农业专业大户,使他们成为有效保障农业安全的生力军。
(记者/林亚茗实习生/庄秀莹通讯员/张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