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极端气候条件影响,毕节市粘虫越冬代成虫迁入量大,5月上中旬在纳雍百兴镇,大方县竹园、凤山、猫场,黔西县大关、永兴、中坪、铁石等3县8个乡镇小麦、玉米上发生1代粘虫危害,为近30年较大规模一次,发生面积为1.7万亩,百株虫量一般为6—25头,最高为45头。大方县竹园乡麦地玉米上有2000亩受害较重,百株虫量一般为25头,最高为45头,严重危及玉米苗的生长。
虫情发生后,市农委和各县、区农牧局、植保部门积极行动,落实防控措施,迅速、有效控制住一代粘虫的发生危害,降低了二代粘虫为害水稻、玉米的虫源基数,确保了全年粮食生产安全。
一是组织措施有力。我市各县(区)农牧局领导高度重视粘虫的危害,根据植保站发布的粘虫田间发生动态信息,大方、黔西、纳雍县农牧局分管领导立即组织县植保站负责人、技术人员开会,及时落实防控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员。植保站技术人员及时分赴虫情第一线组织、指导、培训机防组织和群众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
二是应急防控有力。在粘虫防控关键时期,大方、纳雍、黔西县植保站组织植保专业化合作组织和机防队,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高效优势,把握好粘虫低龄期,进行统防统治。同时发动农户进行群防群治,防治面积为1.7万亩,粘虫防治处置率达100%,防治效果达90.12%。
三是监测预警有力。 市、县(区)各级植保技术人员全面监测粘虫田间发生危害情况,及时发布粘虫发生区域、防控时期等信息,为领导指挥防控当好参谋。5月16日毕节市中心测报站根据调查,综合分析各县发生情况,发出了《一代粘虫在我市发生危害,注意加大监测与防控工作力度》、《加强田间粘虫发生动态监测,落实防控工作》等病虫情报和防治信息。目前全市共发布粘虫病虫情报和病虫防治简报5期,500余份。
四是技术培训有力。市县(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现场会、培训班、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控示范点等有效形式,做好粘虫防治技术的宣传培训和防治指导工作。大方、黔西、纳雍等县植保站在粘虫发生乡镇召开现场会,宣传培训粘虫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乡村干部、农技部门、农户实行分区治理,重点防控玉米三类苗和麦套玉米地,科学选择高效对路农药和无偿发放高效氯氰菊酯60件。
五是督促检查有力。毕节市植保植检站采取电话调度、上报日报表、实地督查等方式,切实掌握全市粘虫发生危害情况,督促各县、区加强粘虫的监测和防控。大方、黔西、纳雍等县农牧局、植保站负责人带领植保技术人员深入到虫情发生区指导防治工作和检查防治效果。(贵州省毕节市植保植检站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