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时事要闻 >
可邑小村落 美丽大家园
添加时间:2014-06-04 02:06    来源:点击:

  走进可邑,青瓦黄墙的质朴彰显出古村风貌的独特气息,雕梁檐角的层次村托出古村的精致,新旧民居,相互辉映,与万木葱茏的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具有浓郁阿细文化的乡村画卷。

  是什么让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子散发出如此魅力光芒?是什么让弥勒市西三镇可邑村,这个阿细小小古村落再次绽放光彩,成为全州为之瞩目的美丽大家园?日前,记者亲身前往该村,一探究竟。

  神秘阿细小村落

  还未进入村子的范围,记者就被周边那郁郁葱葱的森林和清新的空气所陶醉。

  村子里,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那些充满浓郁阿细文化的墙体绘画,描绘的都是阿细人日常生产、生活的情景,人物表情丰富,画面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暗暗叫绝。

  可邑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源地,是弥勒市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起点,是闻名遐迩的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可以说,阿细文化正是可邑这个小村子的魅力所在。

  看着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画作,人们不难想像彝族支系阿细人在这里经历了多年的聚居、繁衍、发展。把阿细人生产、生活的场景用墙体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是一种阿细文化的展示方式,也是一种阿细文化的传承方式。

  新的时期,阿细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成为可邑村“美丽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弥勒市站在保护、传承、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民居风格、墙体颜色、景观打造等方面入手,把彝族阿细风情提升为快乐产业的主要载体,构建出了民族乡村大乐园,建设成了富有特色、经典百年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棕榈树、香椿树、核桃树是我们村子里最多的3个树种,其中核桃树更是村民们增收的产业。”村民们对身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充满了感情,“它们既可以为村子带来收入,也能起到美化绿化的作用。”

  据老一辈的人介绍,可邑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森林覆盖率近80%,享有“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的美誉。

  据说,村子里有个叫“密枝林”的神秘地方,是阿细人祭祀的时候才会去的地方,以前从来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观念渐渐转变。在打造经典百年3A级旅游景区过程中,弥勒市预计投资700万元,修建“密枝林”栈道和停车场,让游客可以领略“密枝林”的神秘,感受山林间休闲度假的乐趣。

  美丽可邑大家园

  在可邑村,不管是一棵树还是一块石头,都有它自身的作用。在村子里,一块天然的石林地就被根据石头原有的分布情况打造出了犹如“小石林”一样的游园景观。

  可邑村境内奇峰异石林立,依山就势建盖民房,就地取材铺就青石板街道,因地制宜打造小游园景观,村落与生态环境相互映衬,特色民居和村内的树木、石头相得益彰,既显山村的本质和美丽,也有景区的功能和布局。

  在民居里,我们感受到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另一番滋味。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新建好的一栋民房里,记者看到了与城市无异的居住条件。房内卫生间、厨房以及卧室一应俱全,据说这样的房屋格局是为了可邑村今后的发展定位而设计的,这种经营型的房屋不仅可以自己住,还可以当作旅馆和农家乐,让游人产生宾至如归之感。

  可邑村的“美丽家园”建设是从做特民居和做美村庄两方面入手的,在做特民居部分,可邑村拆除重建32户,目前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3年改造提升163户,现已全部完成。

  在做美村庄部分,目前预计投资400万元的水景观和投资220万元的民族广场建设基本完成,陈列室、“密枝林”栈道以及彝族图腾等都将于近期完工。

  有了美丽家园,就有了新的希望。水景观、陈列室、民族广场、“密枝林”栈道、彝族图腾、集中养殖区、排污工程、提水工程、入户给水管网、景观灯、旅游专线,这些总投资5600余万元的工程建设以及小三弦、阿细服饰、阿细特色美食的开发,让这个小村子成为了具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如今,村子里还建起了游客中心、阿细跳月广场等旅游设施,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正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