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时事要闻 >
哪里能种不违反自然规律的菜
添加时间:2014-05-11 12:21    来源:点击:

张根兴,上海人,1947年出生,和蔬菜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

图1:2003年,张根兴去内蒙古考察一个土豆生产基地。

图 2:2001年左右,福建永安的农民扛着一捆捆莴苣。这些莴苣很受上海人的喜欢。

  图3:2002年,张根兴在办公室,他每天都要写详细的工作日记。

图4:2007年,在海南东方市考察那里的毛豆种植。

 

图5:张根兴工作日记中的一页

  星期日周刊记者 顾筝

  市场上的蚕豆可真是一天一价。一个多月前还是十元一斤的行情,现在已经身价大跌—五元三斤,摊主还在板上写上促销手段:“买豆送葱”。

  蚕豆、葱、莴苣、米苋……你知道吗,你拎着的一些蔬菜,或多或少地和一个人有关。

  他叫张根兴,和蔬菜打了三十多年交道,努力地为上海市民供应好蔬菜。

  那怎么提供呢?

  批发市场,人来人往,而当别人谈到自己家乡的风土地貌时,张根兴特别留意。

  为啥?他希望,上海人喜欢吃的菜,是在平原、高山这样的环境里自然长出来的。

  本期“服务上海三十年”,一起拜访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原蔬菜部经理张根兴。

  张师傅有个“笨”办法

  江桥批发市场内,时节不言自明。

  市场内的主路两旁,面对面停着几十辆大卡车,彼此虎视眈眈。车上捆绑着一袋袋蚕豆,一车20吨左右。

  此时正是四月下旬,蚕豆上市的时节。

  上海人是很喜欢吃蚕豆的,葱油蚕豆,咸菜炒蚕豆……据说许多侨居他国的上海人,还特地把回沪探亲的日子定在四月上旬,一为清明祭祖,二来就为了可以吃上新鲜的蚕豆。

  张根兴是江桥批发市场的管理员,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碗格外鲜美的蚕豆。 1971年5月中旬,由介绍人陪着,张根兴去一个女孩家里相亲。当时正值新蚕豆上市,女孩的母亲给他们做了一顿蚕豆菜饭。“非常可口,至今难忘。”这个女孩后来成了他爱人。

  张根兴中等个子,身形消瘦,头发花白。他今年67岁,退休前是这个批发市场蔬菜部的经理,退休后一直返聘,继续工作。他穿着一件米黄色的夹克,不笑的时候显得很严肃,但大多数时候,他总是笑眯眯的。

  这个外表很普通的“爷叔”,脑子里却像装着一部电脑一样。市场里蔬菜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但它们的价格、销量、上市时间……完完整整、清清爽爽存在张根兴的脑子里。有人问起,迅速“弹出”,很少出错。

   头一趟采访,是4月22日,说到蚕豆,张根兴脱口而出:“到前一天(4月21日)为止,我们这里蚕豆的批发量已连续12天突破1千吨。昨天达到了 1721吨,是今年最高的一天。不过比起历史最高记录,还差一点。到目前为止,蚕豆日批发量最高的一天是2012年4月15日,共卖出了1735吨。”

  他的记性怎么那么好?

  张根兴是有个“笨”办法的。

   他从办公桌里拿出一沓笔记本,大多数是黑色的硬面抄,笔记本的封面上贴着一张标记条,标注着“95”、“96年”,“1997年”,“1998”年这样 的年份。打开一看,同一平面上的两页作为一个整体,用红笔仔细地划上了表格。一张表格,就是10天的蔬菜行情。比如四月上旬,横行分别日期,1号,2 号,3号……竖列的内容可就多了,蚕豆、番茄、冬瓜、土豆、辣椒……凡是市场里卖的蔬菜,张根兴都会在本子上记一笔。可想而知,表格有多“拥挤”,可是张 根兴的工作笔记本翻开来,清清爽爽,很少有涂改的痕迹。

  “我从1994年调到真如市场(江桥批发市场的前身)起,每天都会记工作记录,一直坚持着。你看,1994年的记录里面,上海的蔬菜品种还是很少的,只有一些大路菜,番茄、茄子、冬瓜等。现在,我要分的列可多了,密密麻麻地都快记不下了。”

  山区下的平原,暖和,适合种蚕豆

  上午十点多的批发市场内,还不闹猛。蚕豆批发商们斜背着一个挎包,叼着支烟斜靠在大卡车上,内心可能在盘算着:今天的货什么时候能销掉,能不能卖个好价钱。零星的几个小贩在市场内晃悠,或是几个人把三轮车放在一边,抽烟聊天。

   “现在还没到起"蓬头"(上海话,掀起高潮的意思)的辰光。”张根兴说,“一般要到下午四点以后,不过时间也讲不准的。前段时间蚕豆刚刚上市,货相对比 较少,来一车抢一车。小贩们都会跳上大卡车,凭自己的眼光选好,手脚老快得把一大包一大包的蚕豆推下去,下面有人用三轮车接着。现在货多了,小贩也就不急 了,他们老乖的(上海话,精明的意思),在市场里兜兜,不出手,等价格降下来。不过到五、六点以后,总归要起"蓬头"了,再不拿货就来不及了。”

  “老倪,今年行情怎么样?”张根兴问一位批发商,他搬着一张板凳坐在卡车旁。

  个子矮矮的批发商苦着一张脸:“今年不行,价格卖不上去,我们这边好几家都亏了。”

  “价格可不能和去年比,去年那个价格真是吓一跳。”

  “是啊是啊,去年那是没想到。”小个子批发商大概是想起了去年的好行情,笑了起来,“去年行情好,所以做蚕豆生意的就更多了。”

  根据张根兴的工作记录,2013年4月份蚕豆的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6.66元,今年才4.55元,下降了三成。

  蚕豆交易区,有室外室内两片。外头走完了,张根兴又拐到了里头。他介绍道,靠近门口的是山东寿光的蔬菜,这个地方蔬菜的特点是品种多、包装清爽。只见一个个白色泡沫箱整齐地叠放着,每个箱子上放着一件蔬菜:刀豆、丝瓜、黄瓜、芸豆等,批发小贩们一目了然。

  再往里走,有专做辣椒的批发商,辣椒产自海南,批发商却来自山东。“做蔬菜生意的,60%都是山东人。”一位看起来有点内向的批发商介绍说。

  “你现在怎么卖这个了?”张根兴走到一个摆放着一堆黄椒的摊位前,很惊讶地问摊主。摊主是一名40多岁的女性,自称沈姐。她笑着说:“这个去年卖到7、8块一斤呢,我们就试着种种看,装在蚕豆的车上一起运来的。”沈姐把黄椒捧到张根兴面前,让这位行家“掌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