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时事要闻 >
助推农产品涨价的五大因素 成本推动因素
添加时间:2014-02-08 12:56    来源:点击:

 

  2003-2013年,我国食品平均价格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2.5倍,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和鲜菜类价格年均涨幅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3.06倍,粮食、水产品、蛋类价格涨幅分别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2.8、2.6和2.5倍,水果价格涨幅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2.1倍。这些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涨幅均明显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一)供需因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轮番上涨,累计涨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产需缺口扩大。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农产品生产的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引起的。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的基本态势都无法改变。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农产品供求是紧平衡,其实农产品供应在总量、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衡,供不应求是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1、需求方面因素

  (1)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农产品供求变化。从城乡人口数量看,我国农村人口1995年达到顶点之后持续减少,而城镇人口和总人口都持续增加。1995年我国有农村人口85947万人,城镇人口35174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0.96%和29.04%;2012年底有农村人口64222万人,城镇人口71182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47.43%和52.57%。这期间城镇人口增加了36008万人而农村人口减少了21725万人。一方面农村人口对城镇人口的供养比例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水平是农民的2-3倍,考虑到城镇人口较高的消费水平,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因此,受城乡人口比和城乡人均消费比持续上升共同影响,最近十几年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这也是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2)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导致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随着居民收入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提高,蛋白质等摄入量会逐步增加。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正在并还将发生改变,从过去的以满足居民直接口粮消费向满足猪牛羊等动物饲料粮消费、间接满足居民消费转变。作为蛋白质等来源的肉禽蛋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而这将消耗大量粮食生产饲料,从需求面拉动粮食价格上升。2001-2011年间,我国的人均口粮消费量基本稳定,但猪肉消费量增长了20%,禽蛋增长21%,禽肉增长37%,牛奶增长223%。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总共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已经占产量的30%,相比2001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产量51183万吨,其中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为15518万吨,而2001年的用量仅为10372万吨。综合来看,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对于饲料粮需求的增长将显着大于对口粮需求的减弱作用,对我国粮食的总体需求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2、供给方面因素

  在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土地和劳动力供给随之增加,或者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大幅增加,就可以平衡农产品需求压力,缓解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但由于土地资源的制约,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其供求的微小波动,就可能引发价格的大幅波动。

  (1)农用土地短缺。国土资源部数据表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2008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2172万公顷,合18.2580亿亩,离18亿亩的耕地红线很近。2009-2012年,全国累计出让土地129.4万公顷,相当于1941万亩,如果不考虑耕地的占补平衡,离18亿亩耕地红线越来越近。2012年我国进口粮食8025万吨、食用植物油845万吨、大豆5838万吨,相当于境外“影子”播种面积7亿亩以上。这说明,我国农用土地实际上处于一种相当紧张的平衡状态中。

  (2)农用土地质量下降。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问题也较突出。被用于工业和房地产开发占用的土地多为城市近郊的熟地、高质量土地,而新开垦的土地多在偏远地区,地力贫瘠。而且,水资源的紧张也对农业生产形成不利影响:我国水资源人均可利用量2156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8549立方米的1/4。由于水污染严重,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另外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非常不均衡,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北方地区。

  (3)农业劳动力短缺。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农村劳动力不足,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有文化、懂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动力更是极端短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提高。

  总体上看,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加之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的因素,我国对于粮食产量重视较多因此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呈现粮食种植面积比重高(2011年占68.1%)且较稳定的特点,但其它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少且受蛛网模型影响,产量波动幅度较大。一旦产量减少,就可能引发价格大幅上涨。

  (二)成本推动因素

  1、劳动力价格的上涨直接向农产品价格传导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稀缺将使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加,由此导致的人工成本上升将使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演变已经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进入人力成本快速提高阶段,对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上涨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尤为显着。近几年价格变化呈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大于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服务价格涨幅高于消费品价格涨幅、农产品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价格涨幅的趋势。

  在农产品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大,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趋势。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会出现农产品轮番上涨,从而影响整体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