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道作为少数民族后发展地区,必须抓住机遇,避开劣势,发挥优势,才能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大跨越、大发展。
在发展生态经济中赢得更多竞争优势。着重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充分挖掘优势,做足做活生态文章。生态是通道的资源优势,优势就是竞争力。旅游发展上,重点建设“一心一廊两区”,即县城旅游集散中心、百里侗文化长廊、万佛山景区、恭城书院景区。保护弘扬侗族原生态文化,积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农业建设上,着重发展休闲观光和绿色农业,规划建设万佛山生态农业科技园,加快工业原料林、绿色蔬菜等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形成绿色蔬菜、中药材、生态水果、特色养殖、土特山货五大特色农业生产板块。工业培育上,加快生态工业园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竹木精深加工、风能开发等生态产业。
二是加快基础建设,补齐补长短板。县城建设方面,用好60周年县庆东风,用足用活各种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更多支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力,加快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等项目建设。交通建设方面,着力加快区位提升,推进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构筑更加便捷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内畅外通”。
三是大力招商引资,集聚发展要素。对内激活民间资本,充分调动县内民间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创内源性经济的发展新优势。对外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县外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要素资源,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更好改善社会民生。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条件,重点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示范县工程,建设新农村居住点,鼓励农村群众集中居住,把边远和分散居住的农民集中起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到圩镇建房、买房。认真传承侗族文化,开展县城文化包装、侗寨风貌还原、侗族文化保护工作;
大力推进侗寨“申世遗”工作;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做大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宜居环境保护,深入实施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城乡清洁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把通道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发展优势。
二是抓好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抓住60周年县庆机遇,努力做好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四篇文章,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县城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规修编工作,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依靠民力、借助外力、挖掘内力多渠道投融资搞好城建,努力打造极具侗族文化特色的山水生态旅游县城。
三是积极探索农村改革。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农村产业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林业产权市场化步伐,科学探索、深入研究村和社区的改革发展路子,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转型发展。
在强化自身建设中提升公务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改进作风。完善“联乡、联村、联企、联项目”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 “为民务实促发展,清廉勤政惠民生”、“机关作风大家评”等活动,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民意,了解民情,切实为基层和群众搞好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坚持强化执行。全面落实行政问责制,确保政令畅通,对办事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要严肃追责,对各种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要坚决查处。三是坚持干事创业。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爱岗敬业责任,激励党员干部把心思和智慧用在干事创业上,一心一意、心无旁骛抓发展,矢志不渝、倾注真情干事业,在全县掀起干事创业、赶超发展的热潮。四是坚持优化环境。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项目代办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认真兑现优惠政策,营造开明的政策环境;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供地、用电等问题,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