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时事要闻 >
生态农业上演海淀“style”
添加时间:2013-09-03 10:56    来源:点击:

  温室外白雪皑皑,温室内温暖如春。在上庄镇樱桃番茄风情园的温室内,绿油油的生菜不是长在地上,而是在操作台的营养液中茁壮成长;小番茄秧有一人多高,挂满了红的、绿的、紫的、橘色的等五颜六色的果实;西葫芦在地上“打滚”……一派丰收的景象。“春节即将到来,这些蔬果都将在节日前后上市。”该采摘园的负责人洪浩海告诉记者,在传统的农闲季节,他们却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在海淀,传统农业的身影越来越少,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主打。党的十八大提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后,海淀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中关村精神,生态农业走出海淀“style”。

  花甲老人站着采摘腰不疼

  在樱桃番茄风情园的生菜温室内,记者见到一位花甲老人张大妈,正在一棵一棵摘生菜。“我特喜欢来这里采摘,不用蹲着。你看这操作台的高度正好,站着就能很轻松地把菜摘了。而且这里的菜都是在营养液里生长的,不打任何农药。”张大妈说她这个年龄的人,腰腿都不太好,如果蹲着采摘,几分钟就累了,有些老年人甚至根本蹲不下去,因此也就不喜欢和儿女一起去采摘园参加家庭集体活动了。

  洪浩海介绍,当初设计每个温室的时候,都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让每个进园的人都能充分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在海淀,像樱桃番茄风情园这样的新型温室还有很多。都市型现代农业在海淀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据悉,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生产、生态、生活、示范等多种功能,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和生态基础。近年来,海淀区采取政策引导、广泛宣传、技术推广、严格监督等多种措施,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率先建立生态农业标准体系

  何为生态农业?据海淀区农委的负责人介绍,生态农业具有对天然资源利用的自然性、系统产出的高效性与环保性和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突出特征及属性,能够最为充分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工物品特别是各种有害物品的使用量,有效防止农业发展活动可能引发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损害问题,是今后农业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在海淀区已经大力推广生草覆盖、薄膜覆盖技术,杜绝秸秆、枝条焚烧现象,实施田园清洁计划,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有效控制了农田扬尘,为净化大气起到积极作用。此外,还对80%的设施农业种植进行了节水灌溉,减少对地下水的采集抽提。海淀区农委负责人表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仅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多一重保障,还在冬季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实现“第五季”经济。像樱桃番茄风情园等温室都是典型案例。

  该负责人透露,今后海淀区还计划建立多个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指导农业规范化发展,包括生态农业量化指标体系、农业生态价值评价体系、生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同时按照保生态、出形象、有效益的标准,构建生态农业“绿芯”等。

  据悉,今后海淀区将以海淀特有、海淀最好、海淀原产为特色,树立海淀农业品牌,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提高整体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