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起,江苏省开始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量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来进行绩效考核,以推进全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制度化和科学化,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常态化和规范化。
据了解,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江苏省坚持统筹兼顾,按照“目标管理、过程控制、结果导向”要求,从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基本工作、日常监管、质量安全水平等四个方面,设立了19项科学的绩效管理与考核指标,对全省13个省辖市和73个涉农县(市、区)进行积分考核。其中,能定量的坚决做到定量考核,难以定量的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以最大限度减少考核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在考核目标中设置加分项,对工作实践有创新、落实措施有成效的给予加分,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模式。
在具体操作程序上,该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真正实行阳光考核。据介绍,年初的时候,由省里统一发文部署考核工作。年末,统一组织市县交叉互评,对参与考核人员进行培训,对考核材料进行逐项检查。其中对权重占40%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指标考核,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监测频率、统一抽样时间、统一样品数量、统一质控样、统一监测参数,确保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反映各地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成效。
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江苏省采取“双挂钩”办法,即与年度工作奖励和来年项目安排同时挂钩,来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据悉,江苏省级财政专门安排了专项资金对考核先进单位进行奖励,2011~2012年累计下发奖励资金达7600万元。而来年项目安排上,所有项目资金都优先向考核先进单位进行倾斜,把绩效成果转化为对工作的实际扶持,最大程度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在对各地实施绩效量化考核的同时,江苏省十分注重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通过建设好把监管机构来促进监管工作的落实,从而实现绩效量化考核的不断进步。据介绍,目前,江苏已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特别是所有县和涉农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95%以上的农业村配有质量安全协管员,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每个乡镇有2~3名专(兼)职农产品监管员,村级协管员队伍达1.6万人。
据介绍,在质量检验检测方面,全省已经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其中县级质检站61家,有35家通过计量认证,专业检测人员450多人,配置气相、液相等精密仪器4000多台(套),年检测能力达15万项次。目前,全省已在规模基地、农贸市场等建有速测室1800多个,2012年检测样品300万个,劝退上市交易产品58吨,销毁不合格产品20吨。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还初步建立起了市场到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另外,全省已经初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工作框架,通过手机短讯、明白纸等形式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普及面达80%以上,农资监管日益加强,农资连锁经营覆盖面达48%。
江苏省以监管机构体系建设为基础,通过加大监管和检验检测力度,在各地大力实施绩效量化考核管理,进一步激发了全省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争先进位、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动力,促进了责任部门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制度,实现了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良好效果。同时,也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争取了更大的财政支持,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江苏省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