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时事要闻 >
福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适度规模,轻松又挣钱
添加时间:2013-09-02 11:18    来源:点击:

  “烟叶种植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虽然烟草部门有体制、资金、技术优势,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与其它农业生产一样,烟叶种植也面临着一系列新困难。”谈起烟叶种植话题,福建省烟草公司烟叶处处长李跃武并没有外界想像的那般轻松。

  农户越来越少,年龄越来越大,谁来种烟?山区耕地分散,如何实现连片种植?人工成本逐年走高,如何才能减工降本?一系列现代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同样考验着烟叶种植。

  “实践证明,适度规模可以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李跃武说,“福建烟农现在户均种植约18亩,户均收入约4.5万元,虽然还无法判断是不是最佳规模,但无疑已让农户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适度规模,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围绕这一主线,福建烟草在加大烟田基建投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大机械种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尝试。

  “反哺式”投入规模种植有了硬件基础

  “田间机耕路、平板桥、水渠,短短几年间,烟草部门投入烟田建设资金达350万元以上,这对2000人不到的小村庄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谢奎春是武平县汾水村的村支书,说起烟田基建项目,他如数家珍。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人均耕地不到0.5亩。在闽西北山区广大农村,耕地分散,交通不便,农业生产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农户长久以来的期盼,更是实现适度规模产业的基本要求。本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宗旨,福建省烟草局从2005年开始在烟叶产区全面启动烟田基础设施建设。

  以“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的烟田基础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方便了农民在种植、灌溉、排水、运输等方面的农事操作,减轻农户劳动强度。

  濯田镇位于闽西长汀县,虽然拥有耕地4.3万亩,但因耕地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比较效益低下问题特别突出。近几年,福建省烟草公司累计投资8000万元,加强了镇里烟田基建,仅“千工陂”水渠项目,投资就达377万元,惠及2.6万农民,受益范围达16个行政村、1.4万亩地。如今的濯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长汀的小江南”。

  截至2011年,福建全省已投入39.3亿元,共建设14万个烟基项目,其中沟渠等烟田水利设施1.46万个、总长8900公里,田间道路1.04万条、总长7100公里,土壤改良2689处,密集式烤房6万座,农用机械3.3万台套,育苗设施2.2万座。

  2012年,福建烟草又向国家烟草专卖局提报烟草行业援建水源工程项目34个,申请烟草援建资金19.67亿元。截至2013年1月,全省共有21个项目通过国家局评审,审定烟草援建资金12.96亿元,其中国家局复函确认援建的1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保姆式”服务规模种植越来越省心

  规模种植要确保烟农队伍稳定,就必须实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户都能轻松种烟。根据烟叶种植特性,福建烟草部门以“关爱烟农,共同发展”为服务理念,通过建立烟叶生产的四大服务体系,为烟农提供细致的产前、产中、产后“保姆式”综合服务,让每一位想种烟的人消除后顾之忧。

  建立烟叶生产技术服务体系。烟叶种植是“技术活”,壮苗培育技术、营养土深栽技术、清沟高培土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适时采收技术、成熟烘烤技术、叠层加密装烟技术,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为确保技术入户,全省组建了一支3276人的烟叶技术员队伍,烟技员日常驻村,驻乡(镇),农户只需一个电话,技术员就随叫随到。

  建立烟叶生产物资服务体系。加大了烟叶生产扶持补贴力度,全省在种子、地膜、肥料、煤炭、科技推广、特色品种补贴等方面对烟农实行价外补贴,每年扶持约5亿元左右,有力地支持烟区烟农的生产经营。

  建立自然灾害预防救助服务体系。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覆盖全省烟区的人工增雨防雹减灾系统,制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应急处理方案,设立救灾专项补贴资金,帮助烟农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建立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全省建立了病虫害预测预报点和全省病虫害防治联网专家会诊平台。

  耕地缺乏优势的福建,现在烟叶生产规模约300万担(15万吨),占全国烟叶总产量的6%左右,成为全国第六大烟区。2012年,全省种烟农户约5.5万户,烟农售烟总收入近25亿元,实现烟叶税5.4亿元,烟叶产业已成为闽西北山区财政的主要来源和农户生产生活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