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务农却不会干农活,外出打工又不掌握一技之长,这是摆在当代农村青年面前的现实问题。针对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吉林省从2000年开始在部分地区推广“三个基地”项目,十几年来,该项目已经帮助上千名不会务农不懂技术的农村青年“转型”为致富带头人。
“三个基地”是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学农实践基地”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由关工委联合农村中学、职业中学等单位共同建设。建设之初,“三个基地”就明确定位于提升农村青年素质,教授农村青年实用农业技能和就业技能,为农村培养“新型农民”。
记者在位于吉林省双辽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看到,百余公顷的试验基地里一片葱郁,高光效玉米种植基地里玉米即将成熟,沉甸甸的谷穗已经“弯腰“。除了粮食作物,该基地还栽种了台湾红梗、红天葵等经济作物。
“每棵秧苗都是学生栽种的”,该校关工委主任郭耀祖说,该校师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在基地内进行耕种、采摘等活动,从实践中掌握实用农业技能,并且将收获的果实拿到市场上销售,使学生“学技术、懂市场、会经营”,掌握生活需要的真本领。
郭耀祖告诉记者,创办“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目标不是包分配包成才,而是真真切切让农村青年学到致富本领。基地开办十多年来,已有1300多名农村青年成为了科技致富带头人,还有60多人成为了村屯干部。此外,数十名农村青年经过该基地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在中国石油等企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