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育苗500万株,现在正在坡地上挖塘,6月份埋肥,7月份开始栽苗,涉及张毕山、海东、石佛山、大黄桥4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造林面积达19300亩。”在桉树苗圃基地,泛华林业事业发展部经理何刚告诉记者。
跟随何刚,记者来到石佛山片区,砍完甘蔗的坡地上黄土裸露,工人们正忙着挖塘,为下一步的桉树苗移栽做准备。这支工作队有21人,其中两人为泛华林业派来的技术工人,其余的都是当地农民。土地流转出来后,有的农民就抽空过来干活,在家门口也能挣几个钱。
种树有讲究,通过对当地的土壤、海拔、地形、水热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海拔高于1300米的坡地种巨尾桉速生丰产林,海拔低于1300米的坡地留着种“澳洲坚果+咖啡”套种林。栽不同的树要挖不同的塘,挖多大、挖多深、塘和塘间的间距都是有标准的。
现在桉树苗供不应求,树苗领取须持有苗木申请表。“你家的坡地在规划区外,现在还栽不成,只有等等看了。”50多岁的村民王大叔凑过来问及是否可以帮忙栽树,何刚这样给他解释。泛华集团用工程化造林模式种植巨尾桉,并负责初期管理,施上一次肥料后交还农户管理,土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农户,农户负责为泛华集团供给生产原料。
据介绍,在推进 “森林云县” 建设工作中,云县林业局通过多方征求党员干部、林业企业代表、林农代表、群众代表的意见,对基地规划、林地流转、树种选择、造林模式等进行统一安排部署,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种苗补足等方式,加大对林企、林农的扶持力度,指导林农组建了林业合作联社及7个分社,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的订单业合作模式,推开经济林生产。
创新机制
引导群众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发展林业生态园经济
记者来到幸福镇张毕山,一边是泛起点点新绿的“澳洲坚果+咖啡”套种示范林,高的是坚果树,矮的是咖啡树,如一条条绿丝带绕在山间,另一边原本光秃秃的坡地,现在已经全部挖坑打塘,正准备移栽巨尾桉树苗。
经采访了解到,幸福镇海东、张毕山、石佛山连片区属山区、半山区,当地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甘蔗和玉米,不合理的种植结构造成植被破坏严重,到旱季时满山枯黄一片。群众致富、产业发展、生态保护3者矛盾突出。
针对该问题,云县林业局因地制宜,引导群众退耕还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改土、治水、调结构”的要求,大力发展咖啡、澳洲坚果、速生桉种植,力求逐年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生态改善。同时,县林业局还给予农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5年,每亩每年补助230元。
截至目前,云县已完成幸福镇海东、张毕山、石佛山3个生态农业园1.5万亩“澳洲坚果+咖啡”套种基地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8万亩。下一步将在该区域逐步配套建设咖啡初加工厂,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育苗工厂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高标准发展咖啡产业生产基地,积极探索发展林业生态园经济。
土地流转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大经济林产业,增加农民林业收入
极目远眺,绿满山头,春风里绿浪翻滚。不敢相信几年前还是光秃秃的山坡,如今竟呈现出这番景象。
来到干巴山下,4年前种下的巨尾桉长势喜人,一棵棵笔直挺拔的巨尾桉整整齐齐地列队排开,像一个个英勇顽强的战士守护者着一方净土。长得最好的那棵桉树高度已经十米有余,根部树径达20厘米。干巴山,对面的小青山,还有那边的山头,大都是忙回村的山地,山地少的人家有十亩八亩,山地多的人家有200多亩,总共加起来有2290亩。“原来守着荒山没事干,现在种上树了,这片山都归我管了,一个月能领500多块钱。”头发斑白的护林员金树荣边走边对记者说。
以前,年年种树不成林,树的成活率很低,任由牛马满山跑。针对该问题,县林业局动员农民以合作形式把荒山坡地流转出来,免费提供树苗和化肥,引进凤凰林业公司,在林业技术人员和林业公司业务人员指导下,以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在荒山上种上了巨尾桉。在巨尾桉种植初期,管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由凤凰林业公司专业人员看管。一年后,待树苗长高到2米左右时,交由林农自己看管。如今,巨尾桉长势喜人,一天一个样,绿了山坡,乐了农民。再过两三年,这些丰产速生桉树林就能换钱了。
“我家有200亩荒山坡地,当初土地流转时得了6万多块钱,等到桉树成材伐木时,每亩又能卖五六千元呢。更值得高兴的是荒山种上树后,我们寨子变绿了,空气新鲜了,水清又甜了。”“我们寨子有140多户人家,600多人,生活用水全靠从山上下来的那股水。以前,一到下雨天,水就又脏又浑;现在,晴天雨天一个样,水又清亮又甘甜,通过水管引到各家各户,都成了自来水。”舒伟一边算着自家的增收账一边述说着村里的变化。
据了解,今年全县计划完成林产业发展26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有10万亩。通过“森林云县”建设,计划年底使全县林地保有量达351.08万亩,森林保有量达304.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活木蓄积量达1145.5万立方米,实现林业总产值达23.1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34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