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加工生产 >
西马圈一个村庄的皮毛加工传奇
添加时间:2014-06-12 13:35    来源:未知点击:

  阳原县素有 “皮毛之乡”的美称,加工历史悠久。 作为闻名全国的皮毛加工基地,各类皮毛加工摊点在阳原县境内也是“遍地开花”。
  西马圈村位于桑干河南岸,是阳原县揣骨疃镇远近闻名的大村,村庄得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据村口处所立的石碑记载:明初,西马圈村为开阳大户养马之地,因在开阳西,故名西马圈。临近桑干河畔的开阳堡是阳原县浮图讲乡的一个古村落。据考证,开阳堡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代郡安阳邑,是北方最古老的邑县, 也是阳原县最古老的村庄。 古时,在开阳堡西南2.5公里处,水源充沛,水草丰美,景色宜人,适宜养马,这里成为开阳堡牧养马匹的地方。之后又有从外地移民过来的蔡姓、 徐姓等人,在此养马打工,并逐步安居落户,他们的到来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人气,由此形成了西马圈村。
  我们从阳原县城驱车二十分钟后来到了西马圈村。走过了数百年历史岁月的西马圈村,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迎来了它又一个繁荣的崭新时代,只不过这一次,让人们众所周知的西马圈村不再是因依附开阳堡的出名而出名,而是依托其独特的皮毛加工工艺。 在这个270多户,800多人的村子里, 村民除了种田,还有另外一种“修行”,那就是全村90%的人们都在从事皮毛加工。“家庭皮毛小作坊”变成了西马圈村的新名片,让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村落焕发出一种新的活力和生机。
  村外的乡村公路宽敞整洁,两边绿树成荫。当我们到达西马圈村口时,太阳已经西斜。 行走在青山环抱的西马圈村,她就像一幅画里乡村,处处流淌着清幽静谧。 村里绿意盎然,路旁每隔几步便种有一棵树,这些树撑满
  村落的大部分空间,空气中弥漫着林木的芬芳。从远处吹拂而来的暖风阵阵怡人,好一派别样的乡村风光!
  或许因为离县城很近,如果只是走走看看, 你会觉得,这里并不破落,一切都是“新”的。 人们盖起新房不觉为其奇,而令人惊奇的是在一个小村庄里居然会有不少人家盖有私家车库。 样子和县城人家,没什么不同。然而,这里更多的是一份静谧。此时的太阳不像中午那么灿烂,三五个人聚集在一户人家的院门前,聊天,耍笑,这个时候也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最闲暇、最舒心的时刻,偶尔会有一条小狗悄无声息地从身边跑出来,过来凑个热闹。
  西马圈村支书石怀兵笑着说:“近些年来,随着皮毛加工市场经济的到来,西马圈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和皮毛打交道,人们通过这种由碎皮子拼接起来的产业而发家致富,目前村里的私家车有近90辆,这里已成为桑干河以南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还有的人已经走出了这个小山村,将产业拓展到了县城,并在县城里买了房,买了小轿车。 ”
  石怀兵介绍说,西马圈村皮毛加工兴盛于清朝初期, 有着百年历史。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村里就有了专门加工狐皮、貂皮碎料的皮毛厂。村里的男人下地种田, 女人们就在皮毛厂做活。进入八十年代后,人们开始搞个人承包,发展皮毛加工。 西马圈皮毛加工的原料主要从碎皮集散地---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尚村等外地购买,然后碎皮制作工人以加工边、头、尾、腿等方式,将貂皮碎料用不同的花色拼接成不同款式,加工成皮毛褥子等产品。西马圈村碎皮加工技艺流传至今,尤其以水貂脊块碎料加工为主的独特工艺,各个方面加工技术都很成熟。同等量的碎皮,经过西马圈村人加工出来的皮褥子就会比其他人加工出来的多半块儿,西马圈村随便找出一个普通技工,在任何皮毛加工商眼里都是上等的好技工。多年来,村里卖皮毛基本不用出村售卖,经常会有北京、天津、东北、广州甚至韩国等地的商户来村入户收购。
  21岁时,石怀兵就已加入到这一行当。 石怀兵的父母、姐妹都曾在皮毛厂做活,他的手艺也是从父母那里延续下来的。在别人眼里,几乎无法使用的下脚料或纯粹属于被遗弃的特别细碎的皮料经过石怀兵的手,都会变废为宝,制作成皮褥子。“购买回碎料后, 需根据碎料的质量、形状、颜色、部位,块与块、条与条进行分拣,分拣出来后根据形状确定图案,将碎料拉展,修剪,最后一条条缝合成皮褥子。 ”石怀兵没想到,自己做这行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随后, 在石怀兵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石慧的家中。院门敞开着,一处宽敞干净的院落内停着一辆崭新的白色小汽车。透过屋外的玻璃,我们看到屋内有四五个中年妇女腰上系着围裙,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低头正在忙碌着。 进屋询问,才知道原来她们正在缝制碎皮。一张长长的桌子上堆满了零零碎碎的皮料,妇女们认真有序地在碎料之间穿针引线,将一块块细碎的碎料条子拼接成一块块整料。在隔壁的房间里,我们看到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已经缝制好的皮褥子。石怀兵说,村里“家庭皮毛小作坊”加工户不仅加工能力强,而且推销扩张意识也很强,全村的皮毛产品几乎都能销往外地。
  世事流转变迁,那个以养马而得名的西马圈村逐渐离我们远去。今天,我们一提起西马圈,马上就会想起碎皮加工这样的代名词,“脊块加工专业村”成为西马圈村发展的一个亮点。这里的人们没有因守护传统的村落而落后, 而是跟随时代的脚步,依托皮毛加工正追寻着富裕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