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加工生产 >
文成全县建起45个来料加工点 库区移民创业有道
添加时间:2013-09-25 10:54    来源:未知点击:

    文成县百丈漈镇中心幼儿园近日正式启用,从珊溪水库水源保护区下石庄村搬到镇上的赵汉南的4岁宝贝儿子就在这里上学。
  宽敞明亮的教室、新颖有趣的教学设备、统一定制的木制小床、营养丰富的早晚餐……眼前的一切,让赵汉南感慨不已,“孩子能在家门口上这个按省二级标准建造的幼儿园,是我们原来想都不敢想的。”
  学过厨师的赵汉南,如今在镇中心开了一家农家乐,生意很是红火,每年可赚20万元。
  赵汉南一家,是百丈漈镇上6000多户库区移民的缩影。据统计,文成县在过去两年间为安置移民已投入后期扶持资金超过2000万元。今年文成正在陆续启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项目39个,计划投资1410万元。其中既包括安置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包括各类创业富民平台的搭建。“让移民‘移得下、安得住、富得起’,既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也是对他们的最好补偿。”文成县委书记汪驰说。
  文成县对移民的住房安置有着明确的优补措施,除了每人可补贴5600元外,地基和建房都可享受相应的补助。74岁的林佐溶今年初搬进位于百丈漈镇中心的腾飞小区,新房面积达170平方米。除去各种补助,他的购房成本每平方米还不到1000元,而同期周边的商品房价格每平方米约5000元。
  截至目前,文成县已安置移民6003户、20160人。为进一步帮扶仍未搬迁的库区移民搬移库区,文成今年再推《文成县跨区域农房集聚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移民可以优先“以宅基地1∶1跨区域置换品质农房”。“听说龙川农居集聚点那边有2000套房子是绿城建的。可以置换那边房子的人,更是好福气!”林佐溶啧啧赞道。
  移得下,安得住,关键要看是否富得起。
  文成明确规定安置小区内配套建设1%建筑面积的集体经营用房,用来发展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和社区服务业等。以前在深圳打工的李淑珍,现在在家门口干上了“踩鞋帮”的活,平均每月能挣近3000元。据统计,目前全县在各安置点内建设来料加工点45个,安排移民就业9000余人。
  文成对安置移民工作的企业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则大大提高了企业用工的积极性。即便只是为移民提供实习机会,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助。
  大批移民带来的集聚效应,有力地推进了文成县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全县城市化进程已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