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祝县全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促进设施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日光温室果蔬菌种植和暖棚舍饲养殖已成为全县农牧民增收的两大支柱产业。
规模经营拓宽富路
“不管是养羊、养猪还是养牛,要想把产业做大做强,就得及早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经营。”8月22日,天祝县万佳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明秀告诉记者,7月份,合作社卖了100只羊,除去成本6万元,算下来净赚了3万多元,通过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发展是拓宽农牧民群众致富门路的好举措。
近年来,天祝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按照“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的发展方向,以实现户均3亩棚和设施农牧业全覆盖为目标,着力构建“一川四片”产业发展布局,全面开展以旧棚升级改造、质量安全提升、品种改良推广、科技支撑强化、基础设施配套、示范效益培育、产品营销推介、政策扶持激励等“八大行动”,切实推动设施农牧业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型发展。目前,全县设施农牧业累计建成13.88万亩。已投入生产的日光温室实现产值1.39亿元,亩均产值0.87万元,棚均产值2.18万元;投入生产的养殖暖棚实现产值5.91亿元,亩均产值0.59万元,棚均产值1.22万元。
政策扶持助力发展
初秋,记者走进天祝县朵什乡茶树沟村养殖户周永康家修缮一新的牛棚、驴棚,只见一头头品种优良的肉牛和一匹匹毛驴正在悠闲地吃着草。“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今年到目前,我家靠养牛、养驴赚了8万多元。”周永康跟记者聊起养殖产业时,满怀信心地说:“过不了几年,我就能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好日子了。”
周康外出打工多年,早有返乡搞养殖业的想法,但建棚进畜的资金却成了“拦路虎”。2013年,他借助县上扶持农牧民发展养殖产业的政策,申请了15万元的惠农贷款,建起了畜棚,购买了肉牛和驴,专心发展养殖业。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他的养殖业年收入近20万元。
近年来,天祝县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特色产业发展,及时出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暨贫困户精准扶贫扶持意见,对日光温室、养殖暖棚建设、食用菌栽培、红提葡萄种植、出口农产品备案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补助,充分调动农牧民发展特色农牧业的积极性,为农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把实施双联、“双业”惠农贷款作为解决设施农牧业发展资金“瓶颈”的一项重要措施,与扶持政策配套进行助推设施农牧业及特色农业发展。并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重点用于设施农牧业建设。
科技服务助农增收
“有了农技人员的指教,我们种植户的底气更足。” 天祝县松山镇中大沟村大棚种植户雷成爱说,他经营的5座日光温室,其中4座全部定植红提葡萄、1座定植西葫芦,在县、乡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产量逐步提高,年均收入达8万多元。
为帮助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该县实行县直单位技术人员包乡镇、包示范点,乡镇技术人员包村组、包农户技术服务的分级承包制度,通过专题讲座、进棚现场指导、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认真做好品种选择、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仔畜选购、疫病防控等重点环节的技术服务工作,确保每个种植户和养殖户户均一名技术人员长期包户指导,为设施农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优质服务,及时解决了农户种植、养殖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切实提升设施农牧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该县已开展技术培训685场次,培训农牧民4.11万人次,印发材料4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