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民致富 >
重庆永川:一根水藤菜富了一个村
添加时间:2014-05-22 11:11    来源:未知点击:

  水藤菜,重庆市民餐桌上很普通的一种蔬菜。如今,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南华村,200多户村民依靠种植小小的水藤菜,年收入近700万元,走上发家致富路。
  几天前的一个清晨,笔者走进南华村,看到集中成片水藤菜种植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弯腰忙着采摘、捆扎、搬运。每块菜地旁边的院坝上,都停着二三辆货车,商贩们正忙着装车,再销往重庆、泸州、江津等周边区县地。
  传统种植效益差
  今年51岁的侯良满,种植水藤菜已有20多年,是南华村种水藤菜第一人。
  见到笔者到来,老候卷着裤管从大棚里走出来,1.75m的身高、瘦削的身材、粗糙的手指、满身的泥巴,足以看出种菜的辛苦。
  在院坝里坐下来,老候打开了话匣子,20年前,南华村地处偏僻,与外界相连的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村里人种菜卖不出去不挣钱,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找钱。
  1994年,老候也是重庆打工族里的一员,当过棒棒,干过杂活。后来,感觉打零工又脏又累,除去租房吃喝,所剩无几。于是,返乡向他人求教种水藤菜的经验,开始小规模种植。
  老候说,当时,村里种水藤菜的村民只有七、八户,他们每天早晨三四点钟起床采摘,捆扎好后,肩挑背扛担到公路边,等候进城的班车,赶早卖个好价钱。虽然赚钱不多,但与外出打工相比,既顾了家,又有不比打工差的收入。
  技术打开赚钱路
  其实,南华村种水藤菜赚钱的秘诀就是打时间差,早上市。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老候和乡亲们发现早上市的蔬菜总能卖到高价钱。于是,他们便开始思考在改进栽植技术上做文章,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种植方法,即每年冬天,采用窖藏越冬保种,再用温室催芽栽种,2月中下旬使用塑料大棚种植。
  栽植技术改进后,每年3月下旬开始,老候他们的水藤菜就开始上市了,采收的时间比传统种植的提前了两个月,运到川东农贸市场,批发价3元/斤,阻挡不住商贩们的疯抢,着实让老候他们赚了一大笔。
  今年,老侯种了30亩大棚水藤菜,38个大棚,每亩纯收入1.3万元。下半年,他还要种20多亩种苗,为明年水藤菜早上市做准备。带动村民共致富
  “老候种水藤菜赚钱了。”一传十,十传百,其他村民发现这的确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纷纷上门向老候请教。
  三年前,周崔文还是南华村的一名养殖大户,饲养了30头牛。但他发现,每年养牛挣的钱远没有老候多。2012年,他卖掉家里所有的牛,向老候请教水藤菜种植技术,将家里的几亩土地改为菜地,利用地薄膜技术种植水藤菜,当年就有近10万元入账。
  2013年,又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了十几亩土地,每年仅卖种苗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加上销售成熟的水藤菜,每年收入20多万元。
  种植技术上,有了老候的无偿援助,整个南华村有1000多亩土地都种上了水藤菜,其中500余亩栽植大棚水藤菜。
  今年28岁的候世华,是老候的独子,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市一家园林公司打工,每月工资近3000元。
  “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回家自己当老板。”3个月后,他发现种菜也是一份很好的职业,辞职回家,与父亲一道经营水藤菜,负责菜地的规划、蔬菜的运输和销售。
  侯世华告诉笔者,采摘高峰期,他家一天要雇用20多个工人采收,平时雇用10人左右,整个南华村200多户菜农每天要雇用近300个工人采收。
  据了解,这些工人大部分都是周边农村的留守妇女,根据个人采摘量计算工资,每人每天最少七十元,多则一百多元,家庭收入增加一万多元/户/年。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
  如今的南华村有200多户村民种植水藤菜,种植面积扩大了,如何进行管理?怎样保证蔬菜的品质?
  2008年,该村成立了南华村插旗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实行统一销售,独立核算,资源均享,共同发展。
  南华村党支部书记周长国说,水藤菜在生长期使用的肥料由合作社规定品牌,不得擅自乱购买杂牌肥料。
  同时,合作社还组织老菜农,对每个种植户的水藤菜生长情况进行检验,出现病虫害,不能喷施农药,而是采用消毒液杀菌除害,保证了蔬菜无毒无公害的品质。
  周长国说,每年4-6月份,是南华村菜农们最繁忙的季节,每天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商贩开车来村里购买,再运往重庆、泸州、江津等周边区县。由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统一菜价,防止了每个种植户为了追求利益相互压价。
  今年,南华村水藤菜每亩每年可采摘3700斤,批发价为3.5元/斤,每天销量20吨,全村总收入可达647万余元。
  水藤菜带来新变化
  在周长国的眼里,一根水藤菜为南华村带来了四个方面的新变化。
  一是增加了村民经济收益。每个种植户每年依靠种植水藤菜可增加收入近30万元。
  二是改善了村里的生活环境。每户村民家里都建起了两层小楼,还集资修建了村里连接外界唯一一条公路,由原来的“水泥”路变为真正的柏油路,方便村民的出行和客商们的进出。
  三是吸引了劳动力的回归,全村没有一户外出打工。
  四是民风得到了改善。逢年过节,村里没有了聚众喝酒、打牌等不良社会风气,而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勤劳致富。
  下一步,南华村将为水藤菜申请注册商标,打造一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