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村热点 >
农民合作社融资有“道”
添加时间:2015-08-19 08:34    来源:未知点击:

  盛夏时节,九台区青山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庆山正忙着指挥工人建设农机库房。今年5月初,合作社流转了300公顷土地,却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幸亏后来有了贷款,否则别说现在建库房了,就连地都可能种不上。”刘庆山不无感激地说。
  刘庆山说,农机合作社赢利的关键在于规模产生效益。眼下,从农民手中租地已经不是问题,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短缺。“开春儿那阵儿,合作社种子、化肥都买好了,可因为缺钱,给不上农民租金。想贷款吧,合作社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多数银行都不给贷。”刘庆山回忆说,后来,在九台区、市农经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合作社破天荒地以租地合同作抵押,从吉林银行贷款13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逐渐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据市农委农经处处长徐利介绍,截至6月末,全市共有合作社12406个,其中农业合作社7481个、牧业合作社3269个、林业合作社317个、渔业合作社31个、服务业合作社1108个(其中农机合作社716个)。为切实帮合作社突破资金瓶颈,我市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开展对合作社融资活动,并与中国农业银行长春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春分行沟通,不仅在融资额度和简化手续方面放宽条件,还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收益贷款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
  今年年初以来,市农委及相关部门创新服务模式,协助相关机构对农民合作社开展创新融资服务,截至6月末,有30家合作社用土地流转合同抵押融资,获得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200万元,40多家合作社获得吉林省创新公司物资支持3800万元,累计推动规模经营土地12000多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