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村热点 >
安徽妇联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创建发展巾帼合作社和农家乐
添加时间:2015-06-18 08:39    来源:未知点击:

    “如果不是妇联,我可能不会这么快适应市场需求,走上转型发展的路子。”5月,安徽六安“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枝枝蔓蔓的葡萄藤正努力攀爬,阳光透过树叶打在社长刘晓丽的脸上,斑驳明亮。
    种了近30年的葡萄,“创富之门”最终却是在2008年之后打开的。说起秘诀,刘晓丽表示:“我是在妇联鼓励下,流转了300多亩土地,靠着多年练就的种植技术,吸引了周边70多户农户,共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辐射种植面积1500多亩。”如今,亩产上万元的利润,让刘晓丽和合作社社员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近年来,安徽省妇联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创建发展巾帼合作社和“徽姑娘”农家乐,“‘双翼’齐飞,让全省超过10万名乡村女能人走上了致富之路。”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合作经营,巾帼合作社助妇女增收致富
    “俺能让你们旱涝保收!”2008年,安徽宿州种粮大户韩素兰,第一次跟农户们“夸下这样的海口”时,“嘘”声四起。
    当年收获季结束,“看不上”韩素兰合作社的农户们“肠子都悔青了”。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把地交给韩素兰种,自己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在土地上劳作拿日薪,“每户一年增加的收入都过万”。之后,蜂拥而至的农户和土地,让韩素兰的种粮“版图”迅速扩大。
    统一农资购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化、机械化收种,打通产供销渠道……七年来,韩素兰带着上万亩土地上的农户,不仅实现了“旱涝保收”,而且实现了“旱涝增收”。
    发展巾帼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抱团致富,引导妇女创业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之路,是近年来安徽各级妇联在引领妇女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能力和参与市场经济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抓手。
    此外,省妇联在两年内先后举办3期全国新型女农民创业带头人培训班,300多人参训。各级妇联组织通过自办、联办,共培训妇女89万人,带动全省涌现出农村女经纪人、女合作社理事长等各类女创业致富带头人10万多名。
    截至2014年7月,全省由妇女领办、创办的巾帼合作社2780个,入社妇女11.2万人。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巾帼合作社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模式,发展潜力巨大”。
    品牌化战略,“徽姑娘”农家乐成就创富梦想
    5月正是旅游旺季。每到周末,在合肥市大圩镇“徽姑娘”农家乐示范点,吴大珍一家总是忙得脚不沾地,“很多人是冲着‘徽姑娘’的牌子来的,可不能有一点马虎”。
    去年8月,一场全省直播的安徽省首届“徽姑娘”农家乐服务技能(展示)大赛,让温婉美丽的农家“徽姑娘”和她们精湛专业的服务技巧,在闪亮登场、徽味无穷、美丽农家、知识问答、农事比拼、才艺展示六个环节激烈的角逐中,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安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2012年起,全省各级妇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要把乡村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实施一批项目,辐射一片妇女,带动一方发展”为目标,打造了1660户妇女为主体经营、独具徽风皖韵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服务点,其中三星级以上282户。
    三年来,省妇联狠抓项目扶持,将创建“徽姑娘”农家乐旅游服务品牌纳入《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省妇联两年协调省财政转移支付951.3万元,各级妇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配套资金652.4万元,协调金融机构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统一服装、统一胸牌、统一培训、统一服务承诺、统一宣传牌及用品LOGO”的“五统一”模式,针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制定的明确的标准和规范,逐步推动“徽姑娘”农家乐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今年,省妇联编印了《“徽姑娘”农家乐特色菜肴》《“徽姑娘”农家乐100问》系列丛书,在《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微平台开展“和‘徽姑娘’一起嗨起来”等系列宣传活动,更擦亮了“徽姑娘”的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