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大蒜集中收获上市的时间。媒体报道称,大蒜主产地山东金乡县局的统计显示,2013年鲜蒜开始收获后,收购商不多且价格低迷,蒜价崩盘效应已现。
其实,投资者、消费者之前已经领教过大蒜的疯狂,“蒜你狠”就是最好的注脚。和其它季节性农产品一样,由于生产决策受过去价格的指导,大蒜产出影响的是未来供给和价格,故而普遍存在涨跌交替的蛛网式波动:2005年、2006年蒜价大涨,2007年、2008年蒜价大跌,2010年蒜价涨至疯狂,曾达到每斤10元以上,2011年大幅跳水,2012年又卷土重来,收购价格达每公斤8元,而且出现蒜农、蒜商观望惜售的局面。
看来,蒜贵伤民、蒜贱伤农似乎已经形成一个轮回的怪圈。随着大蒜市场的资本化加剧,“赌蒜”、大蒜被当作“准期货”炒作等行为已十分常见。那些在大蒜市场上翻手云雨的各路资本则被视为蒜价大幅波动的“推手”。
按理说,理性的产业资本一般不会相信大蒜能创造历史天价,但从过去国家发改委出重拳打击大蒜炒作、查处囤积居奇的结果来看,做空大蒜的产业资本被疯狂的大蒜吃掉了。所以,对于大多数不懂大蒜的游资来说,他们并不喜欢通过囤蒜来赚钱,喜欢利用金融工具来发现和影响价格,投机资金与产业资本博弈蒜价最重要的领域是中远期交易市场。
电子交易市场曾被视为带动亿万农民走上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代表,农民通过这个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先卖后种,先卖后储”的新型生产经营方式。这种订单农业只需缴纳20%保证金就可以套期保值,抵御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彻底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思维和经营模式。但是,曾经的“龙鼎事件”让这个电子平台变成了纯粹的对赌工具。
事实上,“龙鼎事件”表面上是中远期交易市场不规范,合约违规不能交割和挪用保证金亏空,本质却是投机资金在博弈中吃掉了产业资本。最为重要的是问题来自于那些空头、多头资金。过去的事例表明,做空的巨头资金雄厚,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在电子交易市场做空之后,在现货市场上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大蒜,造成大蒜价格要下跌的假象,市场上形成恐慌心理,最终使现货市场崩盘。
具体而言,目前国内尚未出现成熟规范的大蒜期货交易市场。要建立良好的期货市场,需吸引到足够多大宗收购商、批发商、原料需求者和做市商。同时,充分竞争的大规模市场不能缺乏投机者的身影,因为他们可以从农户和下游企业那里接管风险。
尽管如此,今年的蒜市还是在“高开低走”中一路下滑。这也许应了那句老话: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求时,势必会出现投机炒作。
由于大蒜前期的产能过剩,出现过低价格,这种情况下农户肯定会减少种植,供应势必出现缺口,如果再遇上自然灾害等因素,炒作题材就更加充分。游资炒作下价格频繁波动的局面也反映出目前大蒜种植制度的不合理,因为大标投机的主要背景是产量的不稳定造成供应的不稳定,进而对终端市场尤其是价格产生了影响。
应该说,大蒜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在减产情况下,农民惜售加上游资进入市场囤货,造成大蒜市场进一步供需不平衡,推动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过于剧烈的价格波动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保持大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深加工、依靠品牌。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我国大蒜产销失衡的矛盾,避免“蒜你狠”、“蒜你贱”等现象的频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