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聚焦三农 >
亿万农户如何平滑过渡规模化?跳出土地流转的框框(2)
添加时间:2015-09-25 09:06    来源:未知点击:

  跳出土地流转的框框
  开展“联耕联种”源于秸秆禁烧。射阳县县长唐敬说,射阳与全国其传统农区一样,每年都要面临秸秆禁烧这道考题。为禁止农民在农田焚烧秸秆,政府大伤脑筋,干部大费周折,而农民还不大买账。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射阳县委、县政府变堵为疏,提出了“秸秆全量还田、机械统一耕种”的办法。
  办法虽好,但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大包干”后,射阳县不少村组“好田家家分、孬地户户摊”,按地力肥瘦、地点远近分配承包地,“一户多田”“一田多户”的土地细碎化现象相当普遍。比如,四明镇建港村二组张国锋9.2亩地,分成14块;顾明国4亩地也分成10块,最小一块地只有0.2亩。
  土地细碎化使大型机械无法下田作业,让秸秆全量还田变成镜花水月。怎么办?要使用大马力机械粉碎秸秆、深翻作业,势必要破除一家一户承包地上的田埂,以使土地成匡连片。基于此,2013年8月,射阳县农委提出了“关于推行农田联耕联种的建议”,自此开启了“联耕联种”的实践探索。
  “联耕联种”的简要解释是,“权属不变地连片、户户联合心连线、统一服务利连田”。也就是在村“两委”组织下,采取“农户+农户+服务组织”的新型家庭合作经营模式,自愿破除田埂,借助服务组织的统一服务实现连片耕种,真正实现“联地、联心、联利”。
  射阳县“联耕联种”形式多样。绝大多数采取“联种分管”,农户与合作社签订耕种协议,由农户共同选定品种,合作社负责耕种,农民负责各自的田间管理、植保和收获,合作社按所耕每户田亩面积收取服务费。少数是“联种统管”,合作社统一负责品种、耕种和田间管理。个别实行“联管联营”,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联耕联种”、联管联收、联营联销,按田亩分红。
  目前,射阳已整体推进“联耕联种”面积60万亩,占全县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38.7%,已超过多年累计的土地流转面积。射阳县农委主任戴亚生说,“联耕联种”这一跳出土地流转框框的做法,正向更高水平的规模化生产方式过渡。尽管还是新生事物,但提供了传统农区实现规模经营的另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