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聚焦三农 >
东北四省区春耕纪事:黑土地上的春耕生产攻坚战
添加时间:2013-07-18 15:38    来源:点击:
  黑土地上的春耕生产攻坚战

  ——东北四省区春耕纪事·黑龙江篇

  进入5月,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已经春暖花开,而祖国大粮仓黑龙江此时才摆脱厚厚的白雪覆盖,刚刚露出黑坳坳的土地,春季回暖明显比往年晚多了。5月1日,记者在全国产粮大县双城市看到,农民正在紧张地播种玉米,而往年此时这一地区春播已经接近尾声了。播种的农民踩着湿湿的土地对记者说,去年雪大,今年地凉、积水多,所以播种晚,现在得昼夜不停地播种才能抢到最好的播种期,确保有好收成。

  今年,黑龙江省农业生产遭遇到多重困难和恶劣气候,春耕生产面临多年未遇的严峻考验。面对几十年不遇的困难,省委书记王宪魁指示:“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以抢农时、保春种、夺全苗为重点,确保种上地、种好地,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代省长陆昊强调:“由于天气原因,今年春耕生产要多卖力气;关键时间节点的任务要按时完成;市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调度。”一场与时间赛跑,抢抓播种期的春耕生产攻坚战在黑土地上打响。

  攻坚克难抗春涝战低温保春种

  去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夺得特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152.3亿斤,创历史新高。今年,要在去年基础上,高点再发力,力争粮食总产实现1300亿斤以上的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但去年秋季以来,全省降水多、冬春积雪厚,加之今春回暖晚“三碰头”,春耕生产面临多年未遇的严峻考验。去年9月初至今年4月中旬,全省平均降水量226.6毫米,是常年降水量的1.8倍。仅9月至11月,全省平均降水153.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成。绝大部分耕地都是雨封地,个别地块甚至是水封地。去冬今春全省降雪次数多、雪量大,最大平均积雪深度达到28.2厘米。4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为3.2℃,比历年同期偏低2.7℃。全省发生大面积春涝,最重时偏涝耕地达到7900多万亩,其中明水地块1300多万亩。

  地处高纬度的黑龙江有肥沃的黑土地,农作物的生长期却十分有限,每年一季的优质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必须在最长不超过130天的时间里完成。错过最佳播种期就会减产,如遇早霜甚至有绝产的风险。面对今年春耕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积极应对,攻坚克难,坚持把抗灾保种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坚定“播种面积不减少、春耕标准质量不降低、各种作物全部播在丰产期”目标不动摇,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坚决打赢春耕生产攻坚战,为再夺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抗春涝、保春种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省委“三农”工作座谈会、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全省春耕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议等5次专题会议,对抗春涝、战低温、保春种进行全面部署。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农业部门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对抗春涝保春播统筹安排,明确要求各地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减少或停开会议,主要领导要深入基层服务指导农民、研究政策措施、解决实际困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到涝情较重的县市实地检查指导,帮助基层研究措施,全力抗春涝保春播。

  农业部门对春耕生产情况实行日报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并作出决策部署。农业、水利、财政、发改、气象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全力支持抗涝保春播。农业、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经营假劣种子、肥料和农药行为,让广大农民用上优良种、放心肥、安全药,确保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今年虽然气象条件不利,但各项春耕准备工作充分,全省备耕启动之早、投入力度之大、备耕标准之高均为近年来之最。147.7亿元“四补贴”资金于春节前下拨到位,3月底前春耕生产所需资金、物资全部下摆到位,春耕生产总投入突破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