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聚焦三农 >
生态文明需要有力的生态经济政策
添加时间:2013-05-21 14:58    来源:点击:

骆世明

    嘉宾:骆世明,男,广东台山人,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和中国农学会副会长,现任该校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作为较早接受西方生态学教育的中国学者,他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农业生态学、化学生态学以及计算机模型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人:本报记者 徐恒杰

    嘉宾: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骆世明

    在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新部署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增加的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本期对话栏目邀请到华南农业大学的骆世明教授,请他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主持人:近几个月来,多次范围广、程度深的雾霾现象,让国人对生态文明的必要性紧迫性有了普遍的认识。作为一位资深的生态学专家,您怎样理解十八大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嘉宾: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污染物增加,我国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等部分地区雾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这是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这促进人们更多关注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我认为,十八大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良好的生态经济政策乃至法律来推动、维护和保障。仅仅靠环境问题的“倒逼”来被动地推进生态文明是不可取的。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目前我国的生态经济政策,特别是涉及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及其运行状况?

    嘉宾: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压力问题,需要用生态农业方式才能解决。我国目前有一些生态经济政策,但往往是单项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有的政策之间还相互矛盾。

    生态问题是公益性的,在经济上具有外部性特征,需要通过资源权属调整、政府直接补偿和排污权市场建立等方式在政策和法律层面加以匡正。目前这些工作还没有完全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