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中,把信息化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积极探索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农民唱戏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坚持融合发展,为农业农村提档升级注入新功能。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业加快融合,提升农业农村智能化水平。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扩大。从水稻(小麦)四情监测,扩大到渔业、畜牧业精细化养殖、农产品加工和蔬菜生产水肥一体化集成应用,节本增效明显;依托中联重机公司,开展万亩智慧农业试验区规划建设,实施智能灌溉、定量施肥、农机定位耕种收等精准化作业,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全市建成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20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达100多人,年交易额在1000万元有10家,50亿以上有1家,2019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农业大数据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利用大数据开展信用评级,为农业服务提供担保已在推广运用;涉农数据整合进入芜湖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政务服务网上运行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快速推进。截至目前,目前已完成信息社站点建设552个,覆盖率78.74%。累计培训村级信息员1297个。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为农业农村转型升级增添新动能。通过加快信息技术成果运用和集成,提升农业农村社会服务化水平。探索互联网+农业+旅游的新模式,融合民间资本与创业扶持资金,发展农家乐、乡村超市、采摘园等创业实体,打造乡村旅游创业孵化基地。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中,集中打造芜湖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三品一标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对入住上线主体给予一年期的免费在线辅导,带动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合作社、家庭农场、粮油生产加工企业农产品上行。在长江段水清岸绿监管项目中,引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解析地面的耕地状态及作物类型,为获取油料作物、绿肥植物面积、土地轮作休耕状态等提供数据支撑,引导农户有规划的种植,从生态建设方面减少对水源的污染,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
三是坚持典型示范,为数字乡村发展营造新氛围。通过树立典型、带动整体,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在线化水平。在南陵县进行试点,打造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平台)+村站三位一体销售系统,构建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平台+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粮油加工企业)+农户(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运营模式,推动农产品上行,促进贫困户增收。建设邮你行农产品展销平台,优选特色农产品在邮政大厅展销,线上在邮乐购平台和南陵邮你行微信公众号上展示销售。在芜湖县进行试点,依托芜湖智慧农业信息平台,把已获农药经营许可的农资店纳入监管平台,实现采购、批发、零售到最终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备案审查、全程监管和完整记录,建立贯穿整个农资供应链的质量追溯体系。引导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进入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开展质量追溯,实现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流通以及质量标准、检测监管,全链条的追溯体系。全市开展农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3个,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集成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与服务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和乡村产业形态深度变革。今后,芜湖市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将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探索完善政策体系,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资源向互联网+农业领域加快集聚,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芜湖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管理水平。(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