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魅力乡村 > 行政村庄 >
“幸福水”流入千万家
添加时间:2019-03-06 18:06    来源:中国农村网点击:

湖北省保康县店垭镇大林村村民在刚出水的机井前品尝甘甜的井水。

杨 邹摄

(中经视觉)

  在湖北省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村民李绍国端起茶杯,美美地咂了一口:今年终于过了个舒心年。57岁的李绍国深深地明白,这一口热茶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地处鄂西北深山的保康县,七成以上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下溶洞暗河遍布,难以涵养水分,人畜饮水艰难。多年来,山区群众祖祖辈辈为水愁。到十二五时期末,全县仍有19万人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饮水问题,其中贫困人口8.3万人。

  2016年,时任保康县长的张世伟来到他的扶贫联系点赵家山村走访,在一农户家,主人热情地端出一杯热茶。看着混杂着泥土的茶水,张世伟心痛不已。一定要从群众最难的事情办起!经过走访调研,张世伟决定从全村海拔最低的老井提水。

  历时3个多月,老井提水工程完工,但仍有20%的村民吃不上水,且暂时吃上的水水质也不好。

  对此,2016年,保康县将农村安全饮水作为全县一号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彻底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2017年3月份,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专家在经过数十次勘测后,终于在赵家山村郝家冲探明喀斯特地貌地下河的基本走向。4月3日,当60根合金钻头连成的360米神针插入地下350米时,一股清泉汩汩流出;4月12日,当打到483米深时,出水量达到了100多立方米。经对水质进行鉴定,专家团队宣布,地下水可作为自来水源,可解决800人的饮水问题。

  以赵家山村供水为突破口,保康县确定了集镇片区供水、重点贫困出列村集中供水、喀斯特地貌地区打井供水、一般非重点贫困村巩固提升供水四种供水类型,制定了分类施策方案,水务部门多措并举,相关部门密切配合,11个乡镇共同努力,饮水安全攻坚战稳步推进。

  破解瓶颈。一方面,从省里争取政策性资金2064万元,争取一般性地方债券资金1029万元;另一方面,争取银行政策性贷款1.3亿元,满足农村饮水工程资金所需。

  攻坚克难。面对喀斯特地貌地区无法引水、蓄水问题,创新寻找水源方法,打深井引水,并探索出引水、蓄水、管水、用水长效机制,在全县喀斯特地貌地区的27个村推广复制。

  各个击破。创新供水模式,变分散取水为集中供水,送水直达到户;创新管护模式,变短期应急为长久受益,坚持以水养水,实行阶梯性收费。

  经过近3年的努力,保康县累计投资1.7亿元,彻底解决了19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如今,在保康县,供水池点星罗棋布,供水管网纵横交错,幸福水流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