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魅力乡村 > 行政村庄 >
三访青海湟中贫困村:易地搬迁旧貌换新颜
添加时间:2018-08-29 18:28    来源:中国农村网点击:

  

三访青海湟中贫困村:易地搬迁旧貌换新颜

  图为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文艺小分队为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点村民表演节目。 张添福 摄

  中新网青海湟中8月23日电 题:三访青海湟中贫困村:易地搬迁旧貌换新颜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从2016年3月21日,到当年6月6日,再到今年8月23日,中新网记者三访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田家寨镇贫困村,曾经贫瘠落魄的小山村,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人们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新村。 张添福 摄

  图为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新村。 张添福 摄

  2016年3月21日,临近春耕,中新网记者随青海省公路路政执法总队76名公职人员,踩着泥泞村道,到达田家寨镇大卡阳村,每两位公职人员与一户贫困户认亲戚,结对子,共发展

  那一年,45岁的李增岳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妻子无一技之能,还正在拉扯一对正在读书的儿女,家庭全部收入来自几亩靠天吃饭的贫瘠土地。他家庄廓院房顶长满杂草,屋内昏暗,家具陈旧,还用报纸糊墙。

  他们该如何脱贫?

  当时的青海省交通运输厅驻大卡阳村第一书记何四新说,经过调研,发现贫困户们普遍思想观念落后,安于现状,入股合作社后,要是当年就挣钱了,大家都愿意,可没挣钱,就都不愿意入股合作社。

  

图为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新村村民观看文艺节目。 张添福 摄

  图为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新村村民观看文艺节目。 张添福 摄

  而就在两个多月后的6月6日,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在该镇镇政府驻地的一块开阔空地上开工,涉及田家寨镇大卡阳、小卡阳、马昌沟三个村子的194户(其中,贫困户92户,非贫困户102户)。

  当时,马昌沟村穿着一身褪色中山装的69岁老汉李成章告诉中新网记者,村子原本有140户,前些年,大量村民特别是年轻人自行搬到外地务工,长期留在村里的二十多户,基本属于老弱病残。

  相比于天不亮,学生娃们就要从山顶出发,到山脚的学校的读书难记忆,李成章感受最深的还是娶妻难,村里困难,女方不愿嫁,光棍汉多。很多人希望从山顶上搬下来,好给娃娃们说媳妇。

  8月23日,记者随同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文艺小分队到达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点时,曾经平整待建的空地上,一座座房舍整齐划一,村里广场建有凉亭和公共卫生间、医务室,交通便利、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映入记者眼帘。

  该支小分队表演舞蹈《仲夏古韵》《背水姑娘》《一起摇摆》,还演唱《再唱山歌给党听》《站在草原望北京》《我们好好爱》等歌曲,业余表演者水平丝毫不输专业演员。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陶永利和交通人一起慰问贫困户,了解贫困户所需,还给他们支致富招。

  

图为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新村里的农户新家。 张添福 摄

  图为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新村里的农户新家。 张添福 摄

  希望通过文艺下基层,弘扬正能力、宣传新文化、引领新思想,为当前扶贫工作鼓劲打气。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工会副主席张芙娟表示。

  搬迁下来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驻马昌沟村第一书记马勇刚说,以前住在山上时,村民们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下雪时,大雪封路,哪里都去不了。

  马勇刚介绍,2017年年底,三个村子贫困户已入住新村。交通部门为村委会添置办公设备,为村民解决采暖问题,整修机耕道,培训劳动力,审核招收贫困户从事高速公路相关工作。

  以前,在山上时,天黑了,大家就休息了,现在,村民们跳起了广场舞,陶冶情操,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今后还要添置农民书屋。马勇刚说,新村公交车直达西宁市,就业信息也很多。

  今年7月3日,马勇刚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写道,连续三天下雨,村支部书记打电话约我今早上山,查看入村道路交通情况和民房安全隐患一位老汉说,住在新房里,再怎么下雨心里都是踏实的。

  马勇刚手机相册里,保存着马昌沟村所有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料,据他介绍,因缺技术而致贫的李成章一家四口,已经在2017年顺利脱贫。

  按照计划,2018年,大卡阳、小卡阳、马昌沟要全村脱贫。现在还有很多工作,我们要善始善终,马勇刚说,作为一名交通领域扶贫人,我很自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