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的农村人才。农村人才是优秀村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用人才与高素质农民等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人才群体。“农村人才”素质比较高,或者能力比较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和中坚核心力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人才的流失。一些地区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且年富力强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使农村只留下了老人和儿童,这些地区的农业只是靠一群年迈的老人在支撑,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农村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瓶颈:
一、人才和青壮劳力流失严重。当前农村劳动力大转移,青壮年纷纷流入周边工厂或城市务工,留守村民基本上就是儿童、妇女和50岁以上的老人,不少村成了人才和青壮劳力的空壳村。
二、创业观念滞后。由于有了劳务输出这一“无投入、短平快”的赚钱方式,大多数农户安于现状,不愿从事高投入、收效慢、有较高技术要求和一定投资风险的农业开发项目。
三、生产技术制约。由于留守在家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和老人,大多安于看家守业,无心钻研发家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