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千万工程”惠千家万户
评论员
农村要美,人居环境必须跟上来。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吹响了新时代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号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正式打响。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四十载历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不少地方农村人居环境却长期滞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为当前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问题最突出的一项任务,目的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提升乡村“气质”,扮靓乡村“颜值”,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是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的重要抓手。乡村发展有没有生机和人气,“精气神”很重要。破落衰败的乡村不仅不能吸引外来人口,而且还会让农民群众失去发展信心。必须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不折不扣、有力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以昂扬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
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是激发乡村振兴“筋骨劲”的长期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本身就是发展农村产业、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人居环境搞好了,也必将为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等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必须以人居环境大整治为契机和载体,坚持示范先行、分类指导,不断完善各方投入、参与、管护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积累经验、夯实基础,以蓬勃的“筋骨劲”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做法,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整治之路。